類別:

校園常見疾病

主題:

香港腳

內容:

定義:

 

徵菌感染造成的皮膚疾患,俗稱「香港腳」,在醫學上稱為「足廯」。是長在趾間、腳掌成腳掌側面的病變,它可能輕癢、劇癢、完全不癢。

 

症狀:

 

腳皮-趾間或腳掌常無故脫皮,有時亳無感覺,皮一層層脫落,卻不流血、不流「水」,時而以為是擦破皮。
水泡-患部長出小水泡,有的很深,無法擠出來,水泡深的愈癢,用手搓時,磨到破皮亦無法止癢。
糜爛剝裂-脫皮至現出赤紅色「皮底」,紅底-裂開即感疼痛。
厚皮-此乃「陳年」香港腳之必然現象,腳底板厚、不癢、沒水泡、不糜爛。

發炎或過敏-因搔抓或脫裂過度可引起紅腫、熱、痛、發炎等現象,厲害的還會引起發燒、無法步行等合併症。

 

護理要點:

 

1.天天洗腳、換襪。
2.穿用通風良好鞋子(如涼鞋、皮製鞋)和易吸汗的棉襪。
3.勿長時間穿密封的鞋子。
4.不穿他人之鞋襪。
5.患足可浸泡過錳鉀溶液,以減輕發炎症狀,去痂皮和鱗屑(依醫師處方使用)。
6.保持足趾間乾燥、清潔,灑用滑石粉或痱子粉於鞋內,以防摩擦引起二度感染。
7.使用水楊酸藥膏或抑黴軟膏等藥物治療。
8.當患部無症狀時,皮膚底下往往有黴菌存在,故需繼續擦藥至少二至三個月,才能根治。

9.襪子勿與其他衣物一起洗,以免造成交互感染,且可延長曝曬時間,增加殺菌效果。

 

送醫條件:

 

傷口有紅腫、熱、痛、發燒等現象時。
發燒、無法步行等合併症時。